孔子作繫傳:知微知彰知柔知剛

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

各朝太極八卦圖




來知德,字矣鮮,號瞿塘,四川梁山人,萬曆三十年, (西元1 6 0 2),因薦除授翰林院待詔,疏辭,令以原銜致仕。重要著作有《日錄》、《易經集註》。來氏生於嘉靖四年,卒於萬曆三十二年(西元1 5 2 5 - 1 6 0 4),享年八十。

來氏以象數易學著稱,然而在其《日錄》與《易註》中亦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。當今學界對來氏的研究則幾乎完全集中於《易註》,成果大致有兩方面,一是來氏易學方法的研究,即說明來氏如何以錯、綜、爻變、中爻來解釋卦爻的取象,並評述其得失,如徐芹庭、朱伯崑。另一是對來氏易學哲學的研究,如陳竹義、朱伯崑、陳德述、楊自平。(鍾彩鈞,2004)




《易圖明辨》千年思想起源

胡渭(1633-1714),清朝初年德清(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)人。胡渭在清朝和顧炎武等國學大師被並稱為國朝六 ,但是,胡渭一生的著作只有四種:《禹貢錐指》、《易圖明辨》、《洪範正論》、《大學翼真》。這幾部書中,最受後人推崇的是地理學方面的著作《禹貢錐指》,但是,影響最大的卻是《易圖明辨》。
《易圖明辨》是胡渭研究《易經》和由《易經》衍生出來的河圖洛書的一部著作。在中國傳統的學術研究中,《易經》和河圖洛書一直 相傳是傳說中的三皇之一伏羲氏和西周初年的周文王傳下來的著作,是神聖不可侵犯的。但是,胡渭並不迷信權威,也沒有指斥這種說法的荒唐,而是尋根究底,詳 細研究了這種說法的來源,並且找出了《易經》和河圖洛書的演變歷史。
 
     胡渭的《易圖明辨》以無可置疑的考證,指出周文王根據河圖洛書編著了《易經》。在《易圖明辨》中,胡渭嚴謹地證實了河圖洛書的出現時間比《易經》要晚得多,是北宋初年的道士陳摶所作。陳摶(希夷)為了宣傳自己為《易經》所作的圖,就偽稱這是上古的伏羲氏所作。這些圖 後來成為了宋朝儒學發展演變的一個基礎,由此衍生出了儒學的一個重要分支——宋學。而且,胡渭的研究還揭示出,喜歡研究玄學並不是從宋朝開始,而是從漢朝 就已經開始了。



明鏡之圖-五代彭曉

    彭曉生年不可考,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。本姓程,字秀川,號真一子,西蜀永康人。其主要論點為導性、命雙修,在修煉養生、闡發內丹思想方面有引 人注目之處。他認為人可以修煉成仙,年壽無限,提出了建立在陰陽理論基礎上的學說,認為生成萬物的乾坤之氣,有陰有陽,有清有濁。

今存其著作有《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》三卷。該書分魏伯陽《周 易參同契》為上中下三卷共九十章而加以注釋;《鼎器歌》一篇:複為圖八環,以解《參同契》,謂之《明鏡圖訣》,均收入《正統道藏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